爱心之光(400字)作文

精选作文:爱心之光(400字)作文

  风雨沉沉的夜里

  一人独自徘徊

  多想有把遮雨的伞

  多想有个温暖的拥抱

  哪管有句热乎乎的问候

  也能够重新站起

  但我多虑了

  路上空无一人

  叫我怎样走好

  那气势汹汹的大雨

  那宁人望而生畏的强风

  使我多次曾想放弃

  走累了,黑暗了

  再往下走

  那是黑暗的深渊

  哭泣吧,抱怨吧

  让那暴风雨再来的强烈些吧

  正当心灵处于极度恐惧时

  我闻到了蜡香

  心中溢起了希望

  远方走来的人

  是谁?

  为何帮我?

  我不能再想

  因得救才是唯一的希望

  双手放下烛台

  慢慢把我扶起

  引领我走向正确的方向

  心中好暖

  不,那是狂热

  如太阳光一般照着我的心

  街边路光虽暗,但心底里的路是光明的

  甚至能轻易分辨真与假

  回想了过来,我明白了

  那是我的幻想

  但不必灰心

  拥有信念

  哪怕妖魔也尚不能对你攻击

  虽没阳光,但可创造阳光

  走出黑暗,奔向黎明时

  你才发现

  其实点灯的人是你

    贵州贵阳贵阳市第一实验中学初一:雷昆鹏

篇一:用爱心点亮智慧之光

用爱心点亮智慧之光

特殊教育学校“雷锋号”教研组事迹材料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活泼健康?然而这个世界上却无可避免地生活着这样一群羸弱的生命,他们要么没有灵敏的听觉,要么没有聪慧的大脑和灵巧的四肢,他们被称为“残障”。他们需要更多的呵护、更多的关心。在辽宁省清原县特殊教育学校就有一批在特殊教育岗位上默默耕耘的辛勤园丁,他们用爱心点亮了智慧之光。

从1969年建成清原县唯一一所聋哑学校,到2003年正式更名为辽宁省清原县特殊教育学校以来,辽宁省清原县特殊教育学校走过了50多个春秋,先后有几百名学生毕业,他们在老师们耐心细致的教导下,大多具备了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技能,能够自食其力,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

走进辽宁省清原县特殊教育学校,与“雷锋号”教研组的老师们一交谈,你会发现这里的老师用自己的爱心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家。她们为了照顾这些残障孩子常常顾不上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家。

正常孩子学会穿衣叠被,只是成长道路上的“必修课”,但对于残障儿童来说,要掌握这些基本技能,得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和泪水。有的孩子刚来学校时,就连洗手、洗脸、系鞋带都不会,老师们就把每件事分成几个步骤,一遍遍手把手地教。有的孩子还带来一些不良习惯,高文轩老是爱吮大拇指,董微老师并没有训斥他,而是

经常和他聊天、做游戏,多关心照顾他,他吮手指的毛病逐渐改掉了;韩春新上课坐不住,刚来时一节课要进出10多次,铅笔本子到处乱扔,也是在魏丽娟老师一遍遍的耐心教导下,变得专心了;朱浩东有一次上劳技课钻到了桌子底下,郭丽新老师让他出来,他却把自己的鼻子打出了血,甚至还把凳子狠狠地摔到地上,可郭老师没有责怪他,而是与他交朋友,经常鼓励他,后来他的美术作品还在市里得了奖。辅导学生学习时,学生的口水会滴在董微老师的手上,而董微老师丝毫都不理会,轻轻檫去后继续辅导学生;个别智障学生有遗尿的毛病,张平和魏丽娟老师就多次为他们换洗衣裤;个别女学生自理能力很差,在她们月经期间,张而丽老师还要为她更换卫生用品;还有一些智障学生有很重的自卑心理,总认为自己是智障儿童,不愿意参加集体、社会活动,怕丢脸。刘娜和郭利新老师就对他们进行细心的开导,上学的路上经常与他们结伴而行,和他们聊天,鼓励他们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对于个别学生的早恋问题,我们的老师没有粗暴的制止,而是像对待朋友那样,和学生谈心,帮助学生度过青春期。很多家长都对她们说:“对孩子,我们自己都没有这么大的耐心,感谢您,老师。” 是的,我们老师们的付出甚至比家长还多,但他们却不求回报。郭利新老师说,她要求毕业生在路上见到她,不必叫她老师,只要点点头,一个微笑就够了,因为她担心学生的“残障”身份“暴露”后,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多么无私,多么体贴,正是老师们的无私情怀和辛勤付出,才使得这些孩子克服残障与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

有一次,一名学生放学后没有回家,张而丽老师知道后,立即和学生父亲一起去找。那天风雪交加,寒风刺骨,张而丽老师从医院到车站,从大街到小巷,找遍了镇上的每一个角落,直到半夜终于在电影院附近发现了那位学生。又有一次,一名学生上体育课时突然脸色灰白,四肢抽搐,瘫倒在操场上,董微老师得知后心急如焚,背起学生直奔医院,当学生父母闻讯赶来,看到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董老师时,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特殊教育学校的班主任工作,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可以表彰,没有惊天动地的事情可以炫耀,更多的是琐碎的小事,需要教师的高度责任心,需要教师的对学生的爱心,这些会形成了一种无声的语言 ,影响了智障学生的行为 。

有一次,老师们带领学生参加教育局组织的活动,从电影院出来时忽然下起了大雨,,老师们就把雨伞都给了学生,自己却淋在了大雨里。当时,各个学校出来的人很多,又全都打着伞,根本分不清谁是自己的学生,当时,我们的老师都焦急的大喊自己班级学生的名字。没有想到,在这个时候,所有的学生,突然间全都合上了雨伞,手拉起手的同声说:“我在这!我在这!”面对淋在了大雨里的学生,老师们的内心激动无法言表,这是我们老师终身难忘的一场电影,这是我们老师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根据残障儿童的身心特点,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董微老师说:“教这些孩子一定要有耐心,要经常性地循环、反复,要花工夫“盯”,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

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魏丽娟老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制了大量教具,为了让学生认识并理解数字“1”的含义,她要在白板上贴上画有铅笔、水果、动物等许多不同图案的卡片,反复讲解。最近老师们正在对一套自编教材作做最后的修改,这套教材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教学生掌握日常实用知识,例如“学习用品”这一单元,可以借助铅笔、橡皮等的直观形象,教学生认识数字,学会各种学习用品名称,了解其用途和使用方法等。

只有对学生怀有一颗真诚的爱心,这份真诚的爱才会指导自己在工作中做一名有师德的老师,只有做一名有师德的老师,才会赢得学生真诚的回报。虽然,我们的残障学生是迟开的花朵,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勤勉的工作,我们的学生也会有很大的进步,即使无花,也芬芳!

篇二:作文素材心灵之光

作文素材(五) 心灵之光

一、孤独尼采

尼采在高傲的孤独中体验痛苦。在焦灼创痛,动荡不安的生活剧场内,他战斗着,呐喊着——这是一场没有敌人的战斗,没有观众的演出。他似乎已经预见了自己的命运并乐于承担迟到的狂欢。在阒寂无人的漂泊之旅中,他如牧马人赫克托耳般勇敢,尽管已经预知了自己惨遭凌虐的命运,但他依然欣喜于奥林匹斯诸神的利剑。

尼采的狂傲在于他对自身天才不可救药的自信。时代会冷落他的每一声叹息,每一次吟唱,思想的漂泊将永无止期,但他乐于承受这孤独和岑寂。在高傲的自慰和漫长的煎熬中,他为那不可见的荣耀鼓舞,如卡珊德拉般在夜行者的耳畔轻唱。无人理会这奇妙的谶语,他注定是一只孤独的夜莺,自己歌唱,自己倾听。人类厌倦了真理,同类将他放逐。他深信自己的话语会穿越时空落入百年之后的人心,他也预见了自己终被漠视的命运——尼采是时代的早产儿,死后方生。若非如此,他将死于绝望,而非死于疯狂——疯狂中有一种高贵的勇气,宁愿崩溃也决不投降。他的欢畅在于被命运之神亲手射中,时代遗弃了他,他在时代之外获得馈赠:谁若声震人间,必将深自缄默;谁若点燃闪电,必将如云漂泊……

在尼采身上存在着巨大的悖谬:他体质孱弱,头痛,耳鸣,近视,胃痉挛,失眠,神经衰弱,但是他却歌颂永不枯竭源源增殖的生命意志;他是酒神的忠实信徒,期待着奥林匹斯山上癫痴的酣醉,在生活中他却滴酒不沾而且痛恨饮酒;他内向矜持,羞涩温驯,但在文字间却泛滥着恣肆狂暴、挥霍无羁的叛变;他有着纤柔脆弱的女性气质,但却痛恨女人,告诫世人要靠近女人先带好皮鞭;他的爱情火焰凶猛炙烈持久,面对心仪的恋人却战战兢兢,笨拙怯懦;他希求着健康快乐峰顶上的空气,却无时不生活在痛苦孤独的幽暗囚室;他不遗余力的镇压已于疯狂的激情,但最终被疯狂俘获;他脆弱善良不忍心践踏一只昆虫,但却在鲜血淋漓的书牍间抒写英雄梦想,欢呼着世人的殉葬;他是身染梅毒的圣洁的禁欲者,也是不断怀疑,弑杀上帝的虔诚教徒;他是最孤独的战士,他的疆场上没有仇敌,如果有就是愚蠢的人类,毋宁说是他自己——我期待一个人,寻找一个人,但找到的始终是我自己……

尼采,这个内在的孤独者,孤独是他无法释怀的使命。他的作品令人体味到“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的戚壮,他像耶稣肩负人类的罪恶一样肩负着人的孤独。

亚里士多德说:能独居者,非神即兽。尼采补充

道,还有,哲学家!正是在无边的静默中哲学家享受着精神的纯洁创生。别尔嘉耶夫在比较屠格列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时认为,屠格列夫是忧伤的艺术家,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则是凄惨的艺术家,忧伤是抒情式的,凄惨与永恒相连是悲剧式的。同样,尼采或许不曾如陀氏般凄惨(或许更凄惨),但他却是悲剧艺术家,前无古人的孤独的艺术家。

孤独不同于寂寞,与寂寞相对是轻浮的妄念,未曾满足的欲求,可以贿赂的愿望。孤独来自灵魂底层,指向永恒,无法满足,不可收买,拒绝贿赂。

孤独和寂寞是何其相似又何其不同啊!看看尼采吧,他被痛苦蹂躏的心颠簸不息,一刻不得安宁,在他的世界中,孤独就是命运,就是故乡。

二、“俄罗斯的良心”:索尔仁尼琴

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的著名作家、197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仁尼琴于2008年8月3日逝世,享年89岁。索尔仁尼琴因发表小说《古拉格群岛》而闻名于世。在二战结束后,他曾因批评斯大林遭流放,但在他看来,“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份量还重。”索尔仁尼琴挑战共产专制的智慧和勇气,使他不仅在西方世界,而且在俄国民众中都享有巨大的声望。

1962年11月,描写劳改营生活的中篇小说《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发表。1973年12月,以揭露十月革命以来“非人的残暴统治”为主旨的《古拉格群岛》

联邦德国,但很快就来到美国。1976年,索尔仁尼琴定居在美国维蒙特州的卡文迪什小镇,自此以后很少离开这里,集中精力进行创作,他称在这里生活的18年是自己一生中最高产的时期。

1990年,时任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恢复了索尔仁尼琴的国籍,1991年对他进行的叛国罪起诉也被撤诉。1994年5月27日,索尔仁尼琴从美国回到俄罗斯。

回到俄罗斯后,索尔仁尼琴对现状并不满意,一方面他对于绝大多数俄罗斯人没有读过他的作品感到愤怒和失望。另一方面,他对于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相当蔑视,他认为叶利钦把俄罗斯经济搞垮了。

对于叶利钦的统治,索尔仁尼琴认为这是俄罗斯历史上三大混乱时期之一,因此当叶利钦授予索尔仁尼琴俄罗斯最高荣誉勋章时,后者拒绝接受。当叶利钦命令授予他最高国家勋章时,他说,“我无法从一个将俄罗斯带进一个如此可怕的困境的政府手中领奖”。正因为如此,索尔仁尼琴在叶利钦当政时期并没有受到很大重视,他也逐渐淡出公众视线。

索尔仁尼琴一生坎坷,因为批判现实,他坐过牢,患过癌症,遭过流放,但他始终关注着俄罗斯的命运。他的揭露与批判,也为俄罗斯文学重新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聚了他的心血和灵魂,他爱画,也爱生活,他一辈子都是个单纯的艺术家,一个为艺术而生的人。

在梵高眼里,只有变了形的色彩,透视、形体和比例,以及情感与世界之间的一种极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实的关系。没有教条,没有理性,有的只是醉于其中的物我两忘。他对美的狂热执著最终焚毁了他,但他不后悔;他是一个惧怕孤独的人,却一生孤独;他不是最好的画家,却是最无法逾越的一个。

刺眼的柠檬黄、血一般颜色的玫瑰红、触目的橄榄绿、强烈的紫罗兰、浓郁的钴蓝??直指我们的灵魂深处。一颗子弹射进了梵高的胸膛,他37岁。文森特·梵高,他的生命是如此的苦,对他而言,死就是一种解脱。让他的灵魂得到安息吧。他生下来,他画画,他死了。麦田里一片金黄,一群乌鸦惊叫着飞过天空。

忧郁的艺术家可能都钟爱麦田,当代诗人海子以麦子自比:“空气中的一棵麦子,高举到我的头顶。”他深情地吟着:“泉水白白流淌,花朵为谁开放,永远是这样美丽负伤的麦子,吐着芬芳站在山冈上。”麦子成为海子一个极具个人标志性的意象,象征了一种生命的蕴藏,坚定而永恒,高贵而庄重,如同他对诗歌的尊重和膜拜一样。他希望“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然后建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却未能如愿。和梵高一样,他为艺术而生,也为艺术而死。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诗人和画家在短暂的生命里,都始终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

“总有一天,我会让全世界的人,用不同的语言发音,念出我的名字——梵高。”梵高这个愿望已经成为现实;他的画已是价值连城,成为众多收藏者一掷千金的绝世珍品。

梵高的画成了收藏者的金库,而他活着时候,只卖出一幅画,甚至连买颜料的钱都没有。最赤诚的艺术家梵高,在世潦倒不被世人宽容理解的梵高,“生活在低处,灵魂在高处”,高举着神圣的灵魂,把苦难的生活踩在了脚下。

三、生活在低处, 灵魂在高处——梵高

梵高的一生同他的每一幅作品一样充满了亢奋而绝望的艺术激情。金色的向日葵、燃烧般的丝柏、风吹过的麦田、夜幕中的咖啡厅,灿烂迷人的星光??每一个细节都散发出温暖和动荡的激情,一幅幅狂嚣般的画面,都是梵高孤独内心底层最深的呐喊。他狂放的笔触、流动的色彩和喷薄而出的热情,在凝神的一瞬就将人们的灵魂裹挟而去。正如他所说:“生活对我来说就是一次艰难的航行,但是我又怎么会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淹没嘴唇,甚至会涨得更高呢?但我将奋斗,我将生活得有价值,我将努力战胜,并赢得生活。”他悲剧性地献身于艺术的一生,本身就是一件无上的艺术杰作。

梵高那种对世俗的反叛,对艺术宗教般的迷狂,和向生命极限挑战的激情与美丽,让我们惊叹。

梵高的一生是不幸的,他走到哪里,命运的阴影就随着他去到哪里。他在博里纳日做过传教士,他去爱所有的矿工,对他们的苦难感同身受,却被那些体面的人驱逐出了教会;他为了理想付出了整个身心,但他的画直到他死的时候只卖出了一张;他一生没有被一个人爱过,最好的朋友也离他而去。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寂寞的人,他把所有的感情都宣泄在他的艺术里,所以他作画的真诚是令人信服的,太过痛苦压抑的人生让他痴迷明亮的色彩,从“星夜”到“向日葵”再到“鸢尾花”和“咖啡馆”,每一幅作品都凝

四、胸襟博大的解放者——曼德拉

虽然曼德拉是个斗士,但他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却是宽容?

曼德拉一生有27年被关押在罗本岛监狱?罗本岛监狱建在一座孤岛上,囚犯能看见大陆,可逃跑却万万不能,因为环绕小岛的冰冷海水里到处都是鲨鱼,一跳下去,肯定成为鲨鱼的美食!

无法想象,没有一颗宽容?平和?博大的心,一个人能在狱中呆27年而不崩溃!而且,关押曼德拉的单人牢房极其狭小,他在牢房中走三步,就会碰到墙壁,躺下来,头和脚都能碰到冰冷潮湿的水泥墙?牢房里没有床,

没有桌椅,曼德拉只有三条破旧的薄毛毯来御寒?

在世界舆论压力面前,南非白人统治者不得不妥协了?71岁的曼德拉终于走出了牢门?出狱那天,世界各国来采访他的记者多达2000人,曼德拉的

伟岸得像松林一样,可是,当风暴袭来的时候,却是她,冲在前面,挺起柔嫩的肩膀,肩起民族大厦的栋梁!”(雷抒雁:《小草在歌唱》) 一时间,人们用泪水写下的诗歌传诵在中国大地:“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韩瀚:《重量》)

说实话,尽管当时能看透“文革”的人并不多,但在我们国家和在我们党内,显然还应该有比张志新更清醒的人,而且这些清醒者的地位远在张志新之上,如果他们具有张志新一般的勇气而奋力抗争,其作用也远胜过张志新的孤军奋战。但是,面对民族的疯狂,过于“成熟”的他们选择了沉默,选择了明哲保身,选择了随波逐流,选择了风暴过后的血泪控诉与自我安慰,而把整个民族的灾难让张志新、遇罗克、顾准等人来承担!

自由最放松的姿势,你会情不自禁地发出笑声,也会怅然若失地笑不出来。他不是哲学家,但却可以打开你许多迷惑,他不是老师,但却可以告诉你很多道理,更重要的是,他从不板着脸说教,他极擅长于反讽。小波的文字,是透明的也是朦胧的,是本分的也是狡猾的。迷宫一般,让你想到博尔赫斯,小波兜起圈子来,比出租车司机还要出租车司机……总之,你可以读到无限的可能或者不可能、无限的确定或者不确定。

在文字的帝国,打造他的黄金时代。

1997年4月11日,因心脏病突发,王小波走了。像一本书,命运之手,刚把他翻到

行始于足下,中国要有自由派,就从我辈开始。” 有人曾把王小波与鲁迅相比,我认为,这两个人其实是不可比的。如果硬要比的话,只能说,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去”,而特立独行的王小波却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幽默中死去”。

尽管每个时代都有它的天才,但,我还是愿意再一次地说,王小波是一个凡人。因此,他真实而又有趣、陡峭而又平实,他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废话,他从肩上取下高大的英雄观、虚饰的道德理念,但,小波的心里,始终揣着欢乐与悲悯。

他更像一个农夫,把真理从虚无里牵出来——就像从羊圈里牵出一头羊一样自然。

起来,钉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让神鹰每天啄食他的肝脏。普罗米修斯坚强不屈,对奉命来逼降的神使赫耳墨斯说:“我决不会用自己的痛苦,去换取你奴隶般的命运;我宁肯被缚在崖石上,也不愿作宙斯的忠顺奴仆。”马克思推崇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而献身的精神,称他为“ 哲学的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

分析:对一个信念坚定的人来说,任何加诸肉体的痛苦都无法战胜灵魂对自由的追求。

话题:“对自由的追求”“对信念的坚持”“理想与牺牲”

十三、“提灯女郎”南丁格尔

19世纪中叶,护士地位低下。出身名门的南丁格尔决心以身作则,改变这一现状,自愿当了一名护士。

1854年,英、俄在克里米亚开战,南丁格尔亲自奔赴前线。她替伤员清洗、消毒、包扎、按时换药、改善伙食,还经常跪在地上擦洗地板,洗涤带血的衣裤。每天晚上她都要提一盏灯,在4公里的巡诊线上,挨个查看病情,给伤员唱歌,送去安抚和爱心,从无间断。为此,她经常工作20小时以上,累得头发掉光仍然坚持不懈。由于她的努力,伤员的死亡率从60%降为0.3%。后来,直到英、俄停战,最后一名士兵离开战场,她才回到家园。回国后,她又把英国人民为奖励她而募捐的5万英镑悉数拿出,创办了世界上

下页 余下全文

篇三:高考作文素材2心灵之光

双十高三作文素材(2) 心灵之光

高三年

姓名

他热爱他的城邦,他更不容许最神圣的理想有丝毫

1 世纪的尘风幽幽刮过了千年,地向来去匆匆的人们发送着理性的光环。

公元前399他怎能背叛毕生遵从并热爱着的城邦法律。

那里去。

忘记容貌地喜欢他,崇拜他。

作文素材(二)心灵之光

的被亵渎,如此,他毅然选择死亡。他并非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他更注重自己的灵魂,他相信神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万事万物都是神有意识有目的的巧妙的安排。他没有背叛神,既然如此,死亡也就是神对他的召唤,他还有什么所犹豫的呢? 也许人们笑他,笑他天真,笑他顽固,执迷不悟,但是惟有那些真正洞察了他内心世界的人,才

会为他的智慧与忠诚所折服。他曾畅然地高呼:肉体是灵魂的坟墓,是求得知识与智慧的障碍。

苏格拉底自认是神赐给雅典这匹骏马的一只牛虻。他知道,被刺痛惊醒的骏马,在扬蹄狂奔之前,必得首先踩死牛虻。可是,苏格拉底觉得这是神赐给他的职守:?职守既已确定,我们都必得坚持职守,不辞危险,不惧生死,不生杂念,因为,清誉高于

苟活!? 他曾向世人宣告:?未经审判过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他追求的是一种理性精彩的生活,而且宁愿为此做出种种违背习俗与得罪他人的傻事。

苏格拉底去了,到他的神那里去了。?哪一条路更好,惟有神知道?。他的自信没有白搭,神没有嫌弃他。从此,那小小的城邦开始发散着惊人的魅力,而且逐步绚烂着整个世界。

2.别挡住我的阳光—— (共 12 页)

(共 12 页)

尼采或许不曾如陀氏般凄惨(或许更凄惨),但他却是悲剧艺术家,前无古人的孤独的艺术家。

孤独不同于寂寞,与寂寞相对是轻浮的妄念,未曾满足的欲求,可以贿赂的愿望。孤独来自灵魂底层,指向永恒,无法满足,不可收买,拒绝贿赂。

孤独和寂寞是何其相似又何其不同啊!看看尼采吧,他被痛苦蹂躏的心颠簸不息,一刻不得安宁,在他的世界中,孤独就是命运,就是故乡。

4.独立问天——布鲁诺

布鲁诺是一个终生行走在大地上的流浪者。他在20岁以前便翻越了阿尔卑斯山口——在他之前,曾有多少人冒险穿过了这个古老的山口,希望能在自由的欧洲大地里找到梦想的生活啊!

布鲁诺成长在一个一切都要人俯首听命的环境中,却天生桀骜不驯,热爱自由,渴望了解人生与宇宙的真理,为此他不惜激烈地与环境抗争。

他不知疲倦地向人们宣传哥白尼的学说,让?日心说?传遍了整个欧洲。当然,我们难以想象他所遭受的那些痛苦的打击:一路上几乎所有国家的当权者都不欢迎他,试图驱逐他。

布鲁诺没有找到一生行程的最后归宿。中世纪残余的教会神权在他的家乡虎视耽耽地守候他。等他再从东向西穿过整个欧洲并又一次越过阿尔卑斯山口回到家乡时,宗教裁判所在威尼斯逮捕了他。

宗教裁判所动用了最严酷的刑法与最非人的折磨,一切目的都是为了让他放弃自己的观点,向教会忏悔。但布鲁诺让宗教裁判所失望了,残酷的拷打摧残了布鲁诺的身体,却丝毫触及不了他的灵魂。

他说:?高加索的冰,也不会冷却我心头的火焰,即使像赛尔维特那样被烧死,我也不反悔。?他还说:?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罗马的监狱关押了布鲁诺整整八年。

1600年,布鲁诺在火刑柱上被烧死。

一个荷戟独立的战士,一个伤痕累累又桀骜不驯的斗士,在苍茫的天地间孤独地倒下去了。

从哥白尼到布鲁诺,16世纪一个完整的?问天?的故事,到这里大概就讲完了。这或许是16世纪最不浪漫的一个故事。它让我们看到了个性与人格独立所可能承担的苦难。

作文素材(二)心灵之光

5.一根会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

科学史不忘帕斯卡尔。在哲学史上,又遭遇了帕斯卡尔。

这是一个冥思的人。他在一张张零碎的纸上,不断地记录着自己对于世界的沉思。他耗费了那么多的小纸片,后人揣想:那一定是由于他身体极度的衰弱、从24岁起就瘫痪在床养成的一种习惯吧,他已不能用身体去触摸这个世界,因而便用心灵去关怀世界。

后来的人们把那些飘散在风中的纸片收集起来,编成了厚厚的一本《思想录》。我们终于发现了,只活了39岁的数理学家,终生都摆不脱这个难题:一个人,与无限的宇宙。

这是一个让人惆怅的问题:人在莽莽无垠、苍苍浩渺的宇宙中,是个什么呢?

我们仅仅只是一个个体,是微不足道的一个点,是茫茫幽邃、无始无终的自然全体中的一个无限小的部分……是啊,这是一种多么弱小的存在物啊!?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用不着整个宇宙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帕斯卡尔这样说。

?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这是《思想录》中最著名的一段话。

正因为我们只是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小点,是拼尽全力才能在亘古无垠中划上一笔难以察觉的痕迹的生物,所以——?人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数理学家庄严地宣告道。

这是对于微小的生命体——人的尊严的宣告。人只有思想,才能获取这尊严。凭借思想,人与无边无际的宇宙作战,并且取得那种高贵的胜利。这胜利不在肉体上,而在灵魂里。

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一个躺在病榻之上遥望星空的人,一个不停地低语着在纸片上写作的人,他用绵绵的絮叨,告诉我们应当以怎样的姿态,存在于寥廓的宇宙里。

6. 为托尔斯泰流泪

1910年10月28日凌晨5点,82的岁托尔斯泰开始了他人生的最后旅程。他始终想将灵魂送到一个远离奢侈的地方,这个几十年没能实现的愿望,这次终于实现了。11月6日早上,在一个远离莫斯科的小站,昏迷中的托尔斯泰突然醒来,他清晰地说:?奉劝你们记住,世上除了列夫〃托尔斯泰还有数不清的人。?5点15分,托尔斯泰逝世。他在最后留给妻子索菲亚的信中写到:?我再也不愿生活在以前所生活过的那种奢侈的环境里……?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见到过许多为平凡而苦恼的人,但很少听说有人为了追求平凡、为了摆脱富贵荣华而抛妻别子不顾一切的人。在中国有个李叔同,在俄罗斯有个托尔斯泰。李叔同是厌烦了世俗的嘈杂最后皈依佛门,终成一代高僧,而托尔斯泰则始终处于难以自拔的世俗烦恼之中。李叔同的后半生过得安祥平静、充实满足,而托尔斯泰一生都是在不平愤懑的痛苦挣扎中度过的。

以常人的眼光很难理解托尔斯泰的思想。其实,也正是这种大众的无知、正是这种与最亲近人灵魂的隔膜,使得托尔斯泰的心灵感到空虚和孤独;正是这种趋时趋利的集体堕落,使得托尔斯泰变得几无同行者。他想将自己隐藏在乡间,以使灵魂得以片刻的解脱;他辞退所有仆人,想使心灵得到最后的宽恕。他为妻子不去哺乳子女而痛苦万分;他认为妻子借着丈夫的声名将女儿带入上流社会是一种空前堕落行为;他认为自己在贫穷环境中过着富足的生活是十分可耻的。他想将自己完全融合到普通人中间去。但事实上这一切只是托尔斯泰一厢情愿的梦想。他已经用《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一系列高山仰止、别人不可企及的鸿篇巨著,诠释出了大写的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绩,但他又极度仇视这些成绩。他一再诘问自己为什么活着和因为什么而活着;他曾一再拟定道德完善计划,发誓有意义地度过每一天。但他的每一个有意义的举止都不能够使大多数人理解,于是在妻子看来他越来越不可理喻,在朋友看来他变得越发难以接近。他是一个怪人,他几乎不与文学界人士往来,长年呆在乡村,更不参加任何文学团体。他经常放弃文学,倾尽热情地去干一些与文学无关的事情。他从事农务,还亲自缝制靴子,等等。对那些在别人看来贵作文素材(二)心灵之光

不可言的事,他竟不屑一顾。此时的托尔斯泰已是一位站在了人类精神顶端的人。于是,出逃成了托尔斯泰的最后出路。这是使人类震惊的一次出逃,这也是最有意义的一次出逃。在出逃中,托尔斯泰死在了那个因他名扬全球的叫阿斯塔波沃的荒芜小站上。

其实,托尔斯泰不需要任何人为他流泪。但,能为托尔斯泰流泪无疑是最幸福的。

7. “俄罗斯的良心”——索尔仁尼琴

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的著名作家、197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仁尼琴于2008年8月3日逝世,享年89岁。索尔仁尼琴因发表小说《古拉格群岛》而闻名于世。在二战结束后,他曾因批评斯大林遭流放,但在他看来,“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份量还重。”索尔仁尼琴挑战专制的智慧和勇气,使他不仅在西方世界,而且在俄国民众中都享有巨大的声望。

挑战血腥专制 索尔仁尼琴战胜枪杆子 中国人对索尔仁尼琴的熟悉,主要来自他对专制主义的反抗。即使是流亡二十年回到祖国后,索尔仁尼琴依然不懈地批评“民主化”的叶利钦政府。

二战快结束的时候,索尔仁尼琴因写信批评斯大林被捕,在服役期间被关进他后来称为古拉格的苏联集中营。他在传记中写道,被捕的那天,是认识到悔改并走向神的开始;他的 (共 12 页)

对于叶利钦的统治,索尔仁尼琴认为这是俄罗斯历史上三大混乱时期之一,因此当叶利钦授予索尔仁尼琴俄罗斯最高荣誉勋章时,后者拒绝接受。当叶利钦命令授予他最高国家勋章时,他说,“我无法从一个将俄罗斯带进一个如此可怕的困境的政府手中领奖”。

8.生活在低处, 灵魂在高处——梵高

梵高的一生同他的每一幅作品一样充满了亢奋而绝望的艺术激情。金色的向日葵、燃烧般的丝柏、风吹过的麦田、夜幕中的咖啡厅,灿烂迷人的星光……每一个细节都散发出温暖和动荡的激情,一幅幅狂嚣般的画面,都是梵高孤独内心底层最深的呐喊。他狂放的笔触、流动的色彩和喷薄而出的热情,在凝神的一瞬就将人们的灵魂裹挟而去。正如他所说:?生活对我来说就是一次艰难的航行,但是我又怎么会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淹没嘴唇,甚至会涨得更高呢?但我将奋斗,我将生活得有价值,我将努力战胜,并赢得生活。?他悲剧性地献身于艺术的一生,本身就是一件无上的艺术杰作。

梵高那种对世俗的反叛,对艺术宗教般的迷狂,和向生命极限挑战的激情与美丽,让我们惊叹。

梵高的一生是不幸的,他走到哪里,命运的阴影就随着他去到哪里。他在博里纳日做过传教士,他去爱所有的矿工,对他们的苦难感同身受,却被那些体面的人驱逐出了教会;他为了理想付出了整个身心,但他的画直到他死的时候只卖出了一张;他一生没有被一个人爱过,最好的朋友也离他而去。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寂寞的人,他把所有的感情都宣泄在他的艺术里,所以他作画的真诚是令人信服的,太过痛苦压抑的人生让他痴迷明亮的色彩,从?星夜?到?向日葵?再到?鸢尾花?和?咖啡馆?,每一幅作品都凝聚了他的心血和灵魂,他爱画,也爱生活,他一辈子都是个单纯的艺术家,一个为艺术而生的人。

在梵高眼里,只有变了形的色彩,透视、形体和比例,以及情感与世界之间的一种极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实的关系。没有教条,没有理性,有的只是醉于其中的物我两忘。他对美的狂热执著最终焚毁了他,但他不后悔;他是一个惧怕孤独的人,却一生孤独;他不是最好的画家,却是最无法逾越的一个。

作文素材(二)心灵之光

刺眼的柠檬黄、血一般颜色的玫瑰红、触目的橄榄绿、强烈的紫罗兰、浓郁的钴蓝……直指我们的灵魂深处。一颗子弹射进了梵高的胸膛,他37岁。文森特〃梵高,他的生命是如此的苦,对他而言,死就是一种解脱。让他的灵魂得到安息吧。他生下来,他画画,他死了。麦田里一片金黄,一群乌鸦惊叫着飞过天空。

忧郁的艺术家可能都钟爱麦田,当代诗人海子以麦子自比:?空气中的一棵麦子,高举到我的头顶。?他深情地吟着:?泉水白白流淌,花朵为谁开放,永远是这样美丽负伤的麦子,吐着芬芳站在山冈上。?麦子成为海子一个极具个人标志性的意象,象征了一种生命的蕴藏,坚定而永恒,高贵而庄重,如同他对诗歌的尊重和膜拜一样。他希望?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然后建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却未能如愿。和梵高一样,他为艺术而生,也为艺术而死。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诗人和画家在短暂的生命里,都始终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

?总有一天,我会让全世界的人,用不同的语言发音,念出我的名字——梵高。?梵高这个愿望已经成为现实;他的画已是价值连城,成为众多收藏者一掷千金的绝世珍品。

梵高的画成了收藏者的金库,而他活着时候,只卖出一幅画,甚至连买颜料的钱都没有。最赤诚的艺术家梵高,在世潦倒不被世人宽容理解的梵高,?生活在低处,灵魂在高处?,高举着神圣的灵魂,把苦难的生活踩在了脚下。

9. 自然的一个居民——梭罗

梭罗是美国19世纪的一位哲学家,他的一生之所以引人注目,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文章,也因为他选择独居瓦尔登湖岸边,在那里搭起一座约14平方米的湖边小屋,过着亲近自然的简朴生活。

1845年7月4日,梭罗离开了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城的家,前往瓦尔登湖,并在湖畔的树林中住了下来,开始了隐居的生活。梭罗在湖边生活了两年两个月零两天,在这段时间里,他完成了独立生活的实验: 遵循本性生活,确定什么是生活中真正必不可少的。他写道:?身处发达的物质文明中却经营一种原始的流放式生活,这么做也有许多收获。?

梭罗的名著《瓦尔登湖》影响了几代人。它呼唤着自然的、简单的、和谐的、精神自由的生活。

下页

篇四:爱心耐心用心,班主作之光文稿

爱心、耐心、用心

——“班主任之光”发言稿

王营镇中心小学 万春

一、爱心

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作一名班主任心中应拥有一颗爱心。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去爱每一位学生,也只有发自肺腑地去爱学生,才能真正地亲近学生,关心学生,也才能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其次,不要按成绩给学生分成不同的等级,要公平地对待每位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才能容忍学生的缺点,尊重他们的话语权,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以理服人。最后,要做到 “爱而不宠”,要求严之有情、严慈相济。其实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这份爱一直伴随着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爱在老师赞许的眼神里,爱在老师激励的话语间,爱在老师爱抚的掌心处,爱其实就在我们平时不经意的每个细节里,爱,如阳光温暖人心,爱如空气它无处不在 。

爱心往往渗透在平凡的小事中:每天走进教室,我们会先给学生们一个微笑,看看孩子们有没有到齐,帮助没戴好红领巾系好,问一问孩子们家庭作业完成没有,有没有疑惑的地方。学生读书或写字时,有姿势不正确的,轻轻地走过去扶一扶,帮助他们纠正姿势,往往在这时我会收到孩子感激的微笑。

班上杜一凡同学,性格孤僻,不爱说话,不肯做作业,学习成绩

很差。在一次写作训练时,我让学生们写一篇介绍自己的家庭。他在作文中写道:“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有一个最亲的人——奶奶。’’我很诧异,他已经完全把他的父母排除在外了。后来我多次找他谈心,方知父母离异,他随爸爸和奶奶一起生活,他讨厌他的父母。于是我便告诉他:一个人无法选择你的出身,但可以选择你的未来。在我多次开导下,他真的改变了许多,态度比以前端正了,学习有了起色,地面有纸屑他也能主动地捡起来,而这些改变其实正是对老师关心的回馈。

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孩子,乐于和他们交朋友,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这也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我们要用爱生之心,去感化孩子们贪玩之心,去激励他们进取之心。工作中我们都会为调皮生而烦心,为潜能生而费心,常常带着情绪去工作,这是很危险的!因为随之而来往往是体罚或变相体罚,久而久之,人有失手,马有失蹄,想不湿脚都难。试想:如果抛开成绩不谈,你去观察,你去体会,你会发现其实每个学生都很可爱!相信六年级刚分班时,大家应有这样的体会,刚接手时不了解学生的成绩,觉得每个孩子都可爱,但随着时间推移,渐渐了解每个学生的成绩后,就不经意间喜欢成绩好的同学,对成绩不好的同学产生排斥心理。所以我们需要树立这样的教育信念:教育是一项爱心工程,也是一项良心工程,我们既要培养有知识的建设者,也要培养有道德的劳动者。要努力做到教学上不放过每一名优生,教育上不放弃每一名潜能生,致力于让优生成

才,让潜能生成人。

比如六5班王子旭,名字很好听:旭日东升的王子,平时我爱称他为王子,但他成绩呢?三门学科成绩加起来也不会及格。语文几乎是零分,作文给他抄也抄不上来,对他而言写字就是画字,一个字要看几眼方能写出来,他父母都说他不是学习的料。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又气从何来?我们要换个教育的角度,从他爱劳动、关心集体的闪光点上培养他良好的劳动习惯,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于是我平时会耐心地跟他多交心,对他多鼓励,让他尽可能地不影响他人学习,对他而言冉冉升起的也许就是劳动之星。

二、耐心

现在的孩子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但他们却承载着几代人期待,所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每位老师都应能感受到自己肩上担子越来越重,但我们的胆子却越来越小。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苗,集众多宠爱于一身,大多比较任性,工作中我们要有足够地耐心,万不可因一时冲动而犯时髦错误,要知道面对那群可爱而调皮的孩子唯有爱心加耐心,做到事事晓之以理,处处动之以情。多一份沟通,少一份冷眼,多一份表扬,少一份批评,多一份耐心,少一份躁心。这样既利于班级管理和学生发展,也利于教师身心健康。六年级的潜能生,是几年来的种种因素造成的,不是一日之“功”,是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具有一定的“耐挫力”,对老师的批评有的毫不在意,这时就需要我们要耐心的说教,必要时充分发挥家庭的合力。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可以从教育的角度来解读这句话,明知忠言是逆耳的,又何必明知山有虎便偏向虎山行呢?医生能将苦口良药制成孩子爱吃的甜品,让良药利病不苦口,为什么我们老师不能呢?我们同样可以做到忠言利行不逆耳!实践证明,这是可行的,这不仅是语言艺术,更是教育的艺术!当学生犯错时,不要一味严厉指责,要像孙国斌主任总结的那样,采取“退三进一法”,意思是说我们批评学生一个缺点的时候不妨先表扬他的三个优点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

说得不就是这个道理吗?其实小小的虚荣心是人人都有的,为人师的我们不也如此吗?评课时,我们总先说优点,再指出不足,如果哪位老师在评课时当着众人的面说“我们都是自己人,好的地方就不说了,就谈谈不足吧!”可能被评课的老师虽嘴上不说,但是心里总有点不太舒服的感觉。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我们每天可以在口袋里揣满了“高帽子”走进课堂,如:今天你上课真认真;你的字写得比以前好多了;昨天走廊上纸屑是你捡的吧,老师都知道了;老师最喜欢你读书了,来读一读??在这方面,我觉得六年级宋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她每天都能这样对待她的学生,时不时地给这位学生一碗“心灵鸡汤”,给那位学生一顶“高帽子”,蜜在她嘴上,却甜在学生的心坎里,学生整天开心地围在她的周围转。我想做她的学生是幸福的,也许早上一顶“高帽子”,学生会快乐一整天。所以,就让我们赏识我们的学生吧!因为赏识就是一剂“心灵

鸡汤”,它不仅能使人愉悦,使人快活,还能激发人的潜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

所以,就让我们蹲下来欣赏我们的学生,使学生获得一种被关注、被关爱的情感满足,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鼓舞的心理体验,通过老师的赏识教育,也能学会去欣赏别人,这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三、用心

班级工作是繁锁的,我们要做个用心人,时刻关注班上每个细节:门窗关了没有,谁生病没来,班级开关有没有破损,上下楼梯有无推挤等等。凡事都要心系安全,安全教育时刻不能懈怠,一定要做到安全牢记心中,教育常挂嘴边,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快快乐乐生活,平平安安工作。因为每一起校园安全事故,维系着的不仅仅是学校荣誉和学生的家庭幸福,同时也维系着我们老师个人的幸福与安宁。所以我们要用心做好每件事,留心观察工作中的每个细节,在做好言教的同时,我们还要注重身教的作用。记得在今年9月25日放晚学回办公室的路上,我遇见左校长,他要到西教学楼录家长学校广播稿,于是就和他一起上楼,只见他走一路捡一路纸屑,当时与他同行的我既感惭愧,又深受感动。一片小小的纸屑,却让我看到一位爱校如家的校长。回到办公室,我便产生了这样的想法:班级里乱抛纸屑现象屡禁不止,如果我也在班级里捡纸屑,学生是不是也会和我一样出现这样的心理体验呢?于是,

下页

推荐访问:初中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