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的清冷(250字)作文

精选作文:月光的清冷(250字)作文

  夜是如此的辽阔,就像一道优美的弧形轨道一直滑向远方。明亮的月像一块莹白色的巨璧,天然无雕饰地嵌在沉着深灰的苍穹中,和谐美妙。但是却白得那样的凄凉,美而孤独,就像那身处深宫的嫦娥。远在月宫的嫦娥啊,你可为自己窃药的举动后悔过?如后悔过想必一定流了许多悔恨的眼泪吧?月宫那样荒凉,一人独自在那个地方住了几千年,即便有玉兔相伴也会觉得孤独寂寞吧?

  月光很清澈,只是在那清澈之中又掺有点点清冷与凄凉。

    六年级:伊梦秋雪

篇一:月光下的思念

月光下的思念

九(8)班 吴秀棋

又是一个晴明的夜晚,一轮皎洁的圆月悬挂在深邃的天空,清冷的月光透过桃树的枝条,在门前的水泥地板上留下清晰的影子。我一个人伫立院中,清风拂面,听着蟋蟀的鸣叫,看着那一轮圆月,不由得想起了我的姑姑。

我很小的时候,很受姑姑的疼爱。我最爱到她家去玩耍,一去就会在她家赖上十天半月。那时,姑姑总会在忙完所有的事情后,把我抱在怀里,讲着她小时候的趣事。并把我带到她家当门的小溪边,给我抓螃蟹,捞小鱼,捉泥鳅。用一根棉线把螃蟹的螯足拴起来,让我牵着玩。她把小鱼和泥鳅放在我的手上,问我是什么感觉,湿滑的小鱼和泥鳅的在我手里摆动,让我既兴奋又害怕,不由得发出刺耳的惊叫。现在回想起来,那样的日子再好不过了。

但是,让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是,在我八岁那年,一个月光明媚的夜晚,突然接到了姑姑去世的噩耗。当时的我还不很懂得“死”的含义,只从父母与其他亲人通电话的言语中,知道了这个不幸的消息。我们一家人当时都泣不成声,泪流满面,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坐摩托车往姑姑家赶去。在我的记忆里,姑姑这一辈子都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婚后劳苦了十多年,正当家庭生活逐渐好转的时候却突然去世。

我清楚地记得,姑姑生病的消息,是在星期四晚上才知道的,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星期五凌晨一点过就与世长辞了。去世的时间是凌晨一点多钟。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耗让我们无法面对。奶奶几度昏迷过去,我到学校上课也是无精打采,几天来坐在课堂上一直情不自禁的流泪,让周围的同学都莫名其妙。我就想不通,为什么最疼爱我的姑姑就这样去世了?她才三十六岁啊,怎么就辞别了这美好的人世呢?恍惚中,我不相信这是事实,我甚至相信我的姑姑会重新醒来。有好几次,我在梦中见到姑姑漠然地朝我慢慢走来,我激动地呼喊着:“姑姑——姑姑——”并迎上去想拉她,眼看就要拉着了,大约还有一米的距离,却总是够不着,于是我使劲伸长自己的手,可始终拉不着她。我被自己的呼喊声惊醒了,于是又一阵悲痛向我袭来,像电流一样扫描尽我的每一个细胞。

抬头望天,月亮还是静静地悬挂在高远的空中,月光依旧明亮,与当初姑姑去世的那个夜晚多么相似。月亮依旧,可我的姑姑却不在了。沐浴着清冷的月光,心底对姑姑的怀念在整个躯体漫延。

姑姑,在这个美好的夜晚,你也在想念我们吗?你在那边还辛苦吗?你的棋儿真诚的祝福你在远方的天国过得幸福!

篇二:一首清冷的月光曲

一首清冷的月光曲

——苏轼散文《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吴战垒

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一○七九年),著名文学家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而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在狱中四个多月,后来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黄州就是现在的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是挂名的地方军事副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这篇仅有八十多字的短文,写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睡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张怀民,两个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它好像是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寒光,都倾诉着作者皎洁而悲凉的情怀。

下面分小段进行分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宋神宗元丰六年(公元一○八三年),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的

鸿就是诗人的身影,而月光就是诗人的灵魂。这首诗与本文作于同一时期,也写月夜的心境和感受,不过情怀显得更为凄苦和苍凉了。

让我们继续读下去: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诗人见月色而“欣然起行”,充分显示出内心的喜悦,进而想到要与人分享喜悦,应该有人共同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夜。“念无与为乐者”这个“念”字,由“欣然起行”的“行”字转化而来,写出心理活动的发展过程。可是诗人在当时的境遇中,却“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赏月同乐的人。作者的心情由欣喜而转入沉思,发出了低沉的喟叹,文情也因此显得跌宕多姿。这句话还可以分两层意思来申说:其一,写出作者在贬居中的寂寞寡欢,即使是多年的老朋友,也不敢与他来往。天上的月亮并无势利之心,而人间却多势利之徒。这是作者的悲愤;这悲愤笼罩着贬谪生活的浓重阴影。一同赏月的应该是同心之人,世上那些庸俗势利之徒,是不配而自己也不屑与之同赏的。那末可以与之赏月的又有谁呢?这是

“亦未寝”的“亦”字,写出这一对朋友情怀相似;对方的“未寝”也正是作者意料中的事。他不必具体去写张怀民如何如何,只这一句,就足以表达出两人的同心之情了。“相与步于中庭”,可以跟“无与为乐者”一句对照起来读,前后显得有照应,有变化,文情的跌宕表现了作者心情的舒展,宛如在清冷的琴弦上拨出几个欢快的音符。“步于中庭”,即漫步在庭院中;这种月光下的漫步,是多么富于诗意!它不同于宁静的凭栏眺月,也不同于狂放的饮酒赏月;而是静中有动,把恬静的心境和诗意的感受化为从容的步履。他们尽可以不发一言,但那和谐的岁月节奏,已足以表达出相互默契的心声了。

苏轼寄居在黄州东坡时,喜欢在月光下扶杖漫步,他曾把这种漫步点化成一首情趣盎然的小诗:“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luò洛)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东坡》)诗人在漫步中领略月光的美好,在漫步中思索人生的哲理。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鄙弃人世的喧扰,爱在清寂中追求心灵的宁静和纯洁的境界。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zǎo 早)荇(xìng 姓)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是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可谓钩魂摄魄,精炼得无以复加。以水喻月,本来并不显得新颖,新奇的是作者不用普通的明喻,而以隐喻先声夺人,造成一种庭院积水的错觉,进而写清澄的水中交错着藻荇的清影,触类生发,把隐喻又推进一层,使人感到扑朔迷离,水月莫辩。正当读者恍惚迷惘地加以体味时,作者却轻轻地点出:“盖竹柏景也”。于是恍然大悟。只消一个“影”字,不明写月光而月光的美好意境已宛然具现。另一方面来自真切的生活体验,另一方面又出于高明的烘染技巧。“积水空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作形容,“藻、荇交横”则以竹柏倒影来烘托。两句之间,有正写侧写之分,收点染并用之妙,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境界。

这个透明的境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月下的竹柏倒影,可能也有某种寓意:竹柏是耐寒之物,“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喻坚贞的操守。月光投影于竹柏,不正是纯洁而坚贞的象征吗?这一写景之笔,看来不仅是记实,而且是一种含蓄的抒情。我们从“积水空明”的意境总体中,联系作者与友人庭中步月的活动,还可以形象地推衍出一个作者没有说出来的隐喻:这一对步月的幽人,难道不就是悠游于“积水空明”中的鱼儿吗?《庄子·秋水》说:“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倏鱼,即白条鱼。)庄子濠上观鱼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者当时那种自由自在的心情。只有在这时,他才摆脱了沉重的迁谪之感,忘怀人间的得失,而进入一个表里澄

澈的透明世界。这几句是写月光,也是写作者的心境。它是一首美妙的月光曲,也不妨说是一个透明的梦。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作者连发二问,却用不着置答。月色常有,竹柏亦常有,但像我们这样赏月的“闲人”却不可多得啊!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孕着作者宦海浮沉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余甘。试想,一个被抛出喧嚣的功名利禄之场的“闲人”却能有“闲情”来欣赏大自然的美妙景色,这是有幸呢,还是不幸呢?看来作者是以“闲人”自居,也以“闲人”自傲的。当时他虽有微官在身,却有名无实,“闲人”二字,也许不无牢骚吧?但他自宽自慰,在作于同一时期的《临皋闲题》一文中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这样的“闲人”,从官场仕途的失意者,变为大自然的骄子,他投身于自然的怀抱,在大自然的抚慰中治愈政治斗争的创伤,从大自然的神奇秀美中获得精神的复苏和心境的安宁。他发现自然美,吟咏自然美,同时也在发现自己,吟咏自己。美学中所谓“物我同一”的境界,在苏轼这类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者最后这一句慨叹,诚然有自豪和自慰的意味,但较多的还是惆怅和悲凉。世间如此孤寂者又有几人呢?被罪之人,谪居的境遇,就像一条无形的绳索无时无刻不缠绕着他。虽然作者情怀豁达,尽力在排遣内心的苦闷,但消极的情绪还是无可奈何地流露出来。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以及佛、老思想的影响,使他只能奏出这样清冷而悲凉的“月光曲”,这是我们可以理解的。

苏轼这类抒情小品,在浓郁的诗情画意中渗透着发人深思的人生哲理,他写来朴素自然,情理交融,行文之际,“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文说》)。明代王圣俞在选揖《苏长公小品》时说:“文至东坡真是不须作文,只随事记录便是文。”这是一种“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艺术境界。它兼有魏晋文风的通脱和六朝小品的隽永,而又自出面目,代表了宋代小品文的最高成就。明代“公安派”的袁氏兄弟对苏轼十分倾倒,袁宏道说苏轼的文章最可爱的是小品文,如果没有小品文,而只有大文章,那末就不成其为苏轼了(见《<苏长公合作>引》)。袁宗道因为景仰白居易和苏轼,而把自己的书斋取名为“白苏”,把自己的集子题为《白苏斋类稿》。他们在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时,向苏轼学习抒情小品的写作,“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创造出一种清新活泼的文风。从明代“公安派”的山水小记,到张岱的《陶庵梦忆》,及至清代袁枚、郑板桥的散文,都可以看到苏轼抒情小品的深远影响。

篇三:“看守心灵的月亮”优秀作文

题目:著名作家鲍鹏山这样评价庄子:“(他)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前贤已矣,然而黑夜还在,月亮还在,还需要看守月亮的树。

请以“看守心灵的月亮”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字数800以上。

看守心灵的月亮

高二(4)班 刘昱

在纷扰的世界里,还存在一种物质,把喧嚣烦扰的光,经本身浸润转化,反射成清新自由的柔波。这便是心灵的月亮。任凭窗外如何黑暗,有了这月亮的清辉便处处明亮。

犹记先贤庄子以乌龟自比,宁舍弃贡于神堂的“殊荣”,甘心“曳尾涂中”追寻心灵自由的豪迈气概。世俗的荣耀在他面前一文不值,而真正珍贵的东西,世人却难以理解。这是他超然物外的得意,亦是他悲叹世人的失意。于是他守护心灵的月亮,想要照亮黑暗,照醒愚拙的世人。

心灵之月的清辉,是心灵的自由。在“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的“无所待”里,草木最先觉醒了本心。从“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到“拒绝盛开,便拒绝了枯萎与凋零”的千瓣之莲,再到“拒绝皇权,拒绝浮夸,拒绝颓萎”的洛阳牡丹??草木以让人叹畏的气魄完成了心灵的觉醒。冲破物质的禁锢,挣脱世俗的樊篱,它们看到了最遥远的梦想,生长得最接近那遥远的梦——心灵的明月。然而它们终究无法企及,月光不经意间,便从枝蔓花叶间泄漏,留不住,守不住。不为别的,只因是草木,便摆脱不了自然与土地的束缚。

貌似享有绝好条件的人类,却可笑地没有继承同类的衣钵。为房、为车而“奋斗”成为一代代人的人生理想、最终目标,穷困时,为虚无的目的奋起前行;显达时,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了壮志沉沦不振……太多的人远离了心灵的月亮。一篇篇结石婴儿、大头婴儿的报道令人心寒;一颗颗蠕动着虫豸的“费列罗”叫人心惊;一盒盒与足上装扮息息相关的酸奶使人心悸??人们在攫取暴利的同时,殊不知已沦为失去心灵自由、深陷囹圄的囚徒、傀儡!这样的人生没有质量,这样的心灵有残缺。

林清玄曾写过这样一朵莲花,虽然莲瓣委地,茎叶俱灭,而沁心莲香犹存。或许人也一样,争名逐利,出离心灵月亮的光辉,便失了这清香的品格,拙臭不堪;淡泊明志,看守心灵的月亮,便心灵自由,清香怡人。

看守心灵的月亮

高二(4)班 程敏敏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望大陆》 一道浅浅的台湾海峡,天堑般将台湾与大陆分隔开来。台独分子的日益猖狂,美国的频频干涉,让台湾的回归愈显遥遥无期。然而,纵是这阻力构筑的墙何其无坚不摧,也阻拦不住两岸人民对家人对祖国的思念。

于老就像庄子,纵使黑夜浓之如墨,漫长无尽,有吞没一切之状,依旧守望着天空那孤独的月——一轮名叫“祖国统一”的月!看守心灵的月亮,于老不会孤独,因为会有更多的人陪伴他守望那光亮渐明的月亮。

看守心灵的月亮,上可到国家的愿望与利益,下可达个人的修养与梦想。

犹记得那个被称为“大衣哥”的农民演唱家朱之文,即使是一个整天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即便当他穿着长大衣站在那个华丽的舞台却不被观众看好时,他依旧守望着自己心中的月——一轮名叫“歌唱的月亮”。所以,当他以低沉的声音唱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时,技惊四座,全场起立欢呼。

朱之文以一个农民的朴实诉说着守望的价值——在看不到希望,得不到看好时,别放弃,看守好你的月亮。

在太平洋彼岸刮起“林旋风”的“始作俑者”——林书豪,当他出现在NBA球场时,没有人会想到几分钟后,他将创造奇迹——若不是迫于无奈,教练绝不会启用他——然而,当他在最后几秒力挽狂澜的时候,气贯长虹,概莫能阻。

林书豪以一个运动员的坚持,阐述着守望的意义——经历成就性格,性格成就希望,希望永不会使我们失望。看守好自己的月亮,永远满怀激情,满怀希望!

看守好心灵的月亮,或者高如熊培云在《自由在高处》中的:“相信我们的国家,比我们想象的更自由。”或者平凡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保护自己的学生,一个也不能少。

看守心灵的月亮,黑夜再暗,明月依旧如镜高悬映照长空!

看守心灵的月亮

高二(4)班 孟廓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月亮,是最皎洁无尘的净土,需要信念这棵树的坚守与陪伴。李白的月亮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那是他的牵挂与眷恋;王维的月亮是“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那是他的倾诉和衷肠;孟浩然的月亮是“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那是他的清幽与知足。然而前贤已矣,黑夜仍在,看守心灵的月亮,才能让人生变得纤净澄彻。

看守心灵的月亮,需要坚守本心。命运总是比想象的残忍,比如蔡邑,他甚至没有司马迁的幸运。他少盛才情,是曹操的座上宾,他的女儿是堪比卓文君的才女蔡文姬。但是,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他蒙冤却并不伸屈。“原肐双股 ,请作《汉书》”,司马迁固然可敬,遭受宫刑之后仍不改本心,可是世间如蔡邑这样宁愿自剜双腿只求一完夙愿的痴者又有几个?古书曰痴妄,于斯可见。如果说司马迁是把他的梦想归结于忍受,蔡邑则将他的忍受归结于梦想。历史的车轮这样无情,那双富有才情的手终没能续上《汉书》的弦,但他的坚守却奏出了信仰最美的华章。

看守心灵的月亮,更需要坚守狐独。群处守口,独处守心,一个人上路往往是最苍凉的。台湾人张亦弛,顶着政治的嫌隙与猜忌,默默地在滇缅大山里为麻风病儿童支教。她做着孩子们心中的月亮,一份赤子之心让她守住自己心中的月亮,也守住了冷漠。一个人的路固然凄凉,月亮清冷,月华却依然明亮。天地空旷,生命狂欢,守住狐独,才能守住方向。

麦家曾说:“一个有信仰的人,灵魂不会跌跌撞撞”。诚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我想就是因为那棵树吧。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如鲍鹏山笔下的庄子,孑一身清冷,逍遥于这尘间,坚守无所待的信念;如舒婷眼里的橡树,鹄立一身苍茫,坚守滚滚江水,与历史无关,与时间无关,与信念有关。

看守心中的月亮,需要看守本心,更需要看守孤独。坚守与执着,即使沧海桑田,我们也终能看到生命最初的美好模样。

看守心灵的月亮

高二(13)班 黄佳旭

心灵,一如远方的天空,有白昼,亦有黑夜。当黑夜来临,只要看守心灵的那轮皎月尚在,就能看到希望。

道德,是那轮看守心灵的月亮。

在这个医患关系无比紧张的社会中,王争艳的出现令人心头一暖。那么多医生,为了自己多赚一点,拼命使用进口药,一个小感冒都可能花去大几百。而王争艳坚持只开“小处方”,她的医德,为她争得了“上医之境”的美誉。

没有道德看守的心灵,只会沦陷,陷入社会的泥沼,被污水所浸染。从“地沟油”到“人造猪耳”,从“皮革酸奶”到“毒胶囊”,三聚氰胺奶粉连婴幼儿都不放过,这些都是由什么造成的?道德的缺失!良心的缺失!没有道德,心便黑了,社会的2012也就不远了。

乐观,是那轮看守心灵的月亮。

人生难有完美,那么,面对不完美时,什么让人坚持着渡过难关?乐观。吴子尤曾对自己的经历进行了一番总结:“一次手术,两次胸穿,三次骨穿,四次化疗,五次转院,六次病危,七次吐血,八个月头顶空空,九死一生,十分快活。”字里行间,透露着他的开朗与乐观。

这世上不幸的人不计其数。张海迪、司马迁、霍金、海伦凯勒??因为他们乐观,所以他们活得潇洒,活得痛快,活得令人敬仰。再看看那些悲观的:屈原投河了,海子卧轨了,张国荣跳楼了??徒留叹惋。少了乐观的心,哪有勇气面对世态炎凉、起伏动荡? 信仰,是那轮看守心灵的月亮。

没有信仰,马丁路德金如何振臂高呼“我有一个梦想”?没有信仰,勾践如何卧薪尝胆?没有信仰,贝多芬如何“扼住命运的咽喉”?没有信仰,庄子如何逍遥游?

没有信仰,我们什么都做不了。有了信仰,我们至少可以再坚持一下,直至黑暗消失,光明重现。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有白昼,就注定有黑夜。但即使我们身处黑暗,只要有一轮明月看守心灵,我们便有理由相信:黑夜来了,白昼还会远吗?

看守心灵的月亮

高二(13)班 程湜

黑夜可畏,但有一抹宁静的月温暖心,美好而孤独的事物倘若丢失,黑夜会更加死寂。心灵如月,柔和而姣瑕,虽永恒却也易于丢失,它需要长久的仰望也需要永远的看守。

心灵有月的柔和,却没有它嵌入黑夜而不受任何侵染的纯净。心灵虽是自己的绿洲,却不能保证不被外来的骆驼队寻到。因为不能一辈子将心藏于体内,所以才要在放飞时懂得看守,不让其肆意妄为。

看守心灵的月亮,需要坚守人性的底线。底线乃是做人的最低标准,若是连底线都能被突破,那心灵甚至比主人更肮脏。一如社会上违良心的黑心商户,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甚至连救死扶伤的医药都能拿来造假。所谓医者父母心,到了这里,他们的心只有被狗吃了。

或许没有多少人能做到像比尔 盖茨这样捐尽家产回报社会,但至少要做到不违良心做事的原则。光明的心能照亮社会,但无耻之心却会危害更广阔的天地。

看守心灵的月亮,更要做到坚守本心,不为外界所撼动。要想做到此,却不易。世间不知多少渴望坚守住自己的道德原则却无奈于某些原因中途易辙。真正坚守之人少而孤独,但并不唯一!他们用行为彰显人性的光辉,再黑夜里开辟一条明路。古有司马迁不畏强权,勇

于为李陵辩护,因为他坚守了正义的本心;今有医者陈晓兰,不惧威胁,十年不缀纠察“黑心医疗器械”,因为她坚守了医德至上的本心??许多人因他们的行为而感慨而振奋,虽然也有人不屑之,但不能阻止更多人向往这崇高的心灵,接受它的洗礼。

看守心灵的月亮,是因心灵需要看守:它是人类最纯真的地方,也是人类沟通道德的桥梁。失去光辉的心灵,一如白天之月,虽在其犹未现,不能对天空起到任何照明之用。

心灵是人类前行的探照灯,倘若丢失了这赖以生存的灯,人类的探索前进只会举步维艰。心灵受蚀,道德败坏,这样的遭遇甚至会让社会的进步停滞倒退。

看守心灵的月亮

高二(13)班 余炜成

黑鸦鸦的夜幕降临了,奏响了一曲凄清的挽歌,让人感到迷惘。猛然间一抬头,还好,月亮还在。

当社会的黑暗笼罩人心时,我们需要看守心灵中皎洁的月亮,我们需要它的光芒,它的指引。

看守心灵的月亮,坚守良知。埃默纽是个孤儿,寄居在一个房东家。一天埃默纽目睹房东杀死了客人,抢了他的财物。房东发现了埃默纽,威胁他不准对警察说,否则就打死他。尽管孱弱的埃默纽吓得发抖,但他仍然一个劲的摇头,直到被房东打死。一个食不果腹,一文不名的孤儿竟然能如此坚定地遵守道德和良知,这使我震撼了!那个孩子一直看守者心中的月亮,尽管乌云前赴后继地向它扑去,他“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埃默纽死了,但是,他内心的月亮会照亮每一个人!会帮助人们驱散迷雾!会唤醒那沉沦已久的良知! 看守心灵的月亮,坚守节操。关羽被迫投降曹操后虽然受到了不薄的待遇,但是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不肯违背桃园里的誓言,让曹操钦佩不已。正因为关羽把誓言铭记在心,才让他心中的月亮洁白无瑕。他坚守节操,义薄云天。黑夜愈深,他心中的月光愈是炫目。

然而,2008年奥运会短跑冠军万吉鲁却截然相反。贫穷的他在夺冠后开始蜕化,堕落,沉浸在纸醉金迷的安逸生活中无法自拔,甚至把外面的女人带回家,恰巧他妻子回家了,看见之后大叫着冲了出去,惊慌失措的万吉鲁在二楼跳下去摔死了。万吉鲁并没有安贫若素,坚守心中的月亮,反而让它慢慢被黑夜蚕食。一个人失去了心中的月亮该有多可悲!

看守心灵的月亮,坚守真理。布鲁诺坚守真理宁愿被火烧死,爱因斯坦把一生投入到科学的研究中??为真理献身的例子俯拾即是。他们都希望擦亮自己心中的月亮,让光芒充斥整个宇宙,照亮每个角落,让颠扑不破的真理为人所知。这难道不比一心只惦记着名利、专利更好吗?黑夜是无限的,每个人心中的月亮的光辉是有限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用自己微薄的一抹月光激发他人心中更多的光,黑夜就不再漫长。

请看守心灵的月亮。你不知道它何时会不翼而飞。

篇四:《月光下的遐想》写作指导

《月光下的遐想》写作指导

一 、明确习作目标

1、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驰骋思绪和情感。

2、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二 、置身生活情境

同学们,首先让我们一齐朗诵李白的《静夜思》,去感受一下对月抒怀的情思吧!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以月亮为题材,为触发点,吟诗赋间的例子可谓俯拾即是:“烟笼寒水月笼沙”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迷朦而清冷的秦淮秋夜图;“晓镜但愁云鬟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寄托了作者多么缠绵执著而又痛苦的情感,一轮寒月映衬出诗人心绪的凄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人借中秋圆月抒发对亲人的思念,感情是多么深沉??

我们沐浴着月光成长,在月光下放飞理想。孩提时代,与月亮赛跑,羡慕在广寒宫喝桂花酒的吴刚;童年时期,我们在月光下玩耍,捉迷藏,想着嫦娥与我们共舞;如今的我们一定有更多的感悟、遐思。同学们,既然如此,那何不让我们也来观察月亮,走近月亮,用心去感悟月亮呢!

三 、自我感悟升格

“遐想”类的题目有一定难度,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写作前,首先要审清题意。“遐想”,《现代汉语词典》上的注释是:悠远的思索或想象。怎样把自己感悟、遐想付诸文字,写出一篇情文并茂的习作呢?下面,让我们从古人的诗词,令人的文章中去感悟。

以月亮作题材的好文章,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同样面对头顶的一轮明月,李煜发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哀叹,苏轼表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达观,王昌龄借月抒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慨叹!

再欣赏一下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写月名段吧!

月亮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春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罩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影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缀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铃上奏着的名曲。

从古人的吟咏和朱自清的写月名段中,我们不难感悟到以下三点:

一是立意要深刻、独到。所谓悠远的思索,讲的就是立意的深刻周到。就是说,我们的思维不能停留在浅层的感性认识上,对生活的分析,不能表面化,要深入思考事物的内涵,做到见人之所规,言人之所未言。

二是构思要精巧、独特。文章的构思精巧、独特,这样才能达到“人人心中有,别人笔下无”的效果。怎样做到构思精巧独特?

本次作文,可采用的思路大体上有:

1、联想寄托。诗人们在“月”中寄托了无限情感,如“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寄托思乡之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托兄弟之情。可就这些感情展开联想,讲述月夜发生的故事,如中秋赏月,元宵月夜等;或通过月景赞美生活,或与亲人游子联系起来,以此表达主题。

2、想象升华。关于月,中国古代有许多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如嫦

娥奔月,天狗吃月等,可以从中取材,联系现实巧编故事。

3、变换视角。

以月亮的全体视角虚构离奇故事,表达深刻主题,创

作出具有自己个性特色的文章。

三是抒情要自然、真切。写文章的目的就是抒发心中的感情,感情似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何在文中体现出来?

1.直抒胸臆

2.寓情于景

3.融情于事

四 、关键环节导练

我们感悟明确了“遐思”类文章的基本写作要求,并且学习了构思和抒情的方法;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几个练习。

1、展示你课外搜集的古今中外有关写月亮的诗词名句。参考: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醉不成欢惨将剧,别时茫茫漫江月。(白居易《琵琶行》)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枚《泊秦淮》)

晓镜但愁云鬟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清秋冷落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贞《生查子》)

2.写月名段导读练习

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孩子们急切地盼望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享给月亮姑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者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照我??”我想到这里,又想起我那个小同乡,那个拖毛竹的小伙子,也许,几年前,他还唱过这些歌吧!——摘自茹志娟《百合花》

导读练习:

这段中秋节的描写体现出 特点,它给我们展现了一幅 风俗画。

3、变换视角练习

口头交流,将搜集到的有关月亮的科学知识或对月球的介绍性文字,小组内资料共享。

五 、动情快速作文

举头望明月,李白写下了千古传诵的《静夜思》,苏轼吟出了“明月几时有” ??那一轮明月,勾起人们心中多少往事,引发人们多少遐想!就让那洒进窗口的几缕月光,托起我们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吧,以“月光下的遐想”为题写一篇作文,最好能运用描写、叙述、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六 、紧扣要点评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作文写完了,现在请你读一读自己所写的文章,是否注意了以下三点:

一是立意要深刻、独到。

二是构思要精巧,独特。

三是抒情要自然,真切。

评改时紧扣以下要点:

1.有无对月光下景物的描写?

2.“遐想”是否生动形象,避免思考,说理过多?

3.抒情是否自然真切?

习作例文(一)

月是故乡明

夜,深沉而又恬静,一轮圆月从深黛色的天际冉冉升起,清澈的银辉洒向大地,洒向汩汩东去的汉水。

小镇上已行人稀少,不再似白天那样热闹嘈杂。窗外静悄悄的,只有小虫在低声吟唱。爸爸又处理交通事故去了。妈妈又去上夜班了,家里只有我独自一人。我真怕这样的夜晚。我抬头望着银盘般的月亮,忽然想起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诗像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拨动了我那根思念故乡的弦。

我的童年是在老家度过的。

曾岭——我的故乡,一个美丽的村庄,那里没有繁华热闹的商场,没有高耸入云的电视塔,没有宽阔平坦的水泥马路——可是那松软的泥沙路至今仍使我回味无穷。

孩提时代,无忧无虑,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村子里捉迷藏,有时到汉水边体会一下游泳健儿的乐趣,那么开心,那么让我难忘。皎洁的月光下,寻我回去的爷爷背着我,我的头在爷爷的背上晃来晃去,睡梦中都露出甜美的微笑。

上学后,每个夜晚,年迈的奶奶总是守在我身边。我演算加减乘除,用老师刚教的汉字纺织我童年的梦,奶奶就纳着千层底。记得那时大家都买鞋穿了,但奶奶仍然在纳千层底,一针针,一线线,密密匝匝,皎洁的月亮一定记得奶奶的每一针,每一线。

我读四年级时,爸爸转业了,分在多宝交警中队,当中队长。有了自己的窝,为了让爷爷奶奶“轻松”些,爸爸把我从老家接了回来。

那天傍晚,交警监察车接我时,一层层薄薄的暮霭徐徐升起,和袅袅的炊烟混为一团,笼罩在这小小的村庄上,那景致我不会形容,简直就是一幅水墨画。连坚强的爷爷都掉下了泪水,那一夜是农历三月十五,一定是个满月,而我却与爷爷、奶奶分开了。

到小镇后,我真怕夜晚,怕那静静的月夜。奶奶说:“树老怕枯,人老怕孤。”怎么未步入花季的我就已有这样的体会了?

作业完成了,月下,和住在交警中队的小伙伴们玩耍。不到十分钟,就会听到妈妈的叫声:“兰兰,回家吧,叔叔阿姨们难得有个安静的夜晚,让他们好好休息一下吧。”

爸爸是中队长,中队家属小院的家属对我很客气,但不知为什么,我总是怀念曾岭村的叔叔阿姨,怀念我老家的捉迷藏的伙伴们!

妈妈是卫生院护士,一周两个夜班,有时还主动给阿姨们代班,我有一种感觉,妈妈对她的病人比对我好,我未尝过妈妈送到学校的饭菜,而我跟她到医院时,总有病人夸她的菜做得香。

月光下,爸爸为了逗我开心,也常跟我嬉戏。但BP机一叫,他又整装出发了。而我这时总是想:爸爸,你去处理的交通事故,每件都比你女儿重要吗?难道你不能让杨叔叔带人去,你留下来让我享受一回天伦之乐吗?

月亮慢慢升高了,仍是那么圆。月光如一泓泉水,依旧那么清澈。此时,我任凭思绪在那遥远的故乡驰骋神游。

爷爷,此时,您老人家说不定又趁着明朗的月光下地干活了,因为您常常这样。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也就是明月当空之时,您去浇地,不忍心把我这个孙子一个人放在家里,带着我一起来到田边。我站田头为您拿衣服和毛巾,望着您一桶桶从渠沟中拎水浇地,汗水从您那布满皱纹的黑黑的额上滴入水中。记得我曾幼稚对您说:“爷爷累了,爷爷要歇歇,我给爷爷擦汗!”您老人家笑咪咪地对我说:“乖孩子,爷爷有兰兰做伴,不累。”说完把我抱起。听见您的夸奖,我甜甜地笑了。后来不知过了多久,我躺在田头睡熟了,后来我总是想到:那天月光如水,是为我盖上了一床银被子吧!

想到这些,我不禁从心底发出感慨:月是故乡明啊!

习作例文(二)

月的滋味

青灰色的夜空中,有一团乳白色的光晕,一大片一大片的云朵缓缓移动,仿佛一番奇丽的景象将从这神秘的星空中突然出现。一会儿,那团光晕渐渐形成了一个圆圆的轮廓。我登高远眺,啊,金黄色的、爽朗的、浑圆的中秋月升起来了!

青黑色天空的月亮,大如金盘,光华灿烂,像娃娃的脸,稚气十足,那轻柔的金环伴着缕缕云丝柳絮轻轻缭绕。月亮越升越高,已经爬上了大顶,它俯视大地,把光辉挥洒。我眯起双眼,确确实实看到了月亮中模模糊糊的景物。是树?是山?是云雾?是风沙?是嫦娥的身影?真是想什么就像什么,忽然飘来的朵朵淡云轻轻地遮住了月亮,只能看见月儿在云层中穿行闪光。它挤啊挤,便劲想钻出来。一阵凉风吹散了云雾,月亮重新露出了她秀丽的脸蛋,像小姑娘撩去了披在额上的乌发,向人们露出了笑靥。我觉得那穿等于云层的月亮似乎更蓬勃而又富有诗意。

望着渐渐发白、发亮的月亮,似银盘高悬天际,我却觉得这月亮就在面前,伸手可撷,只觉得她那么近,那么近??月亮,你是否记得地球的足迹?你可曾见过恐龙的硕大与肆虐?月亮,你可真是外星人发出的卫星?你可是女娲补天的一块玉石?你与星儿做伴,镶嵌苍穹,你可知甲骨文中记载着你,诗人一举首从你这儿得到了绝句?啊,遥远的年代里,你光芒洒了那么久,那么——久!

啊,月亮,也许不久的以后,人们将成你那里的常客。

习作例文(三)

月光下的遐想

高高的夜空悬挂着一轮圆月,月色如水,洒在人间,推开窗户,清风拂过我的面颊,吹起我的长发,温柔无限。轻轻的闭上眼,多愿时光在这一刻停下,沐浴在月色中,享受这一切?? 月色如水,水一样的温柔,就像妈妈的手。那为我操劳了十六年的手。还记得小时候,妈妈的手将我脑后的马尾扎起;上幼儿园时,妈妈的手将我紧紧牵住;十六岁了,每天清晨,看到妈妈为我早已洗好晾干放在床边的衣服,心中涌起的是一阵温暖和歉意??

月色如水,水一样的清凉,清凉中有种难以觉察的忧伤,就像我生病时妈妈的眼神。那眼神让我感受到我是母亲的整个世界,那眼神让我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月色如水,水一样的宽容、博大,就像妈妈的爱,每每犯错误,妈妈都包容我,一点一点地教育我。妈妈的爱,让我成长,它感化了我体内叛逆的血液,感化了我叛逆的思想,它渗透到了我生命的全部,妈妈的爱将我紧紧包围??

月色如水,水一样的质朴迷人,就像妈妈的笑。我每次的成功,都伴随着妈妈的微笑,即便她不多说什么,但那微笑却让我迷恋、沉醉??

月色如水,水一样的生命之源。十六年前,是妈妈给了我生命,让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她赋予了我权利,让我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善恶美丑,人格的丑陋和高贵;她赋予了我权利,让我可以对这个世界进行思考,让我明白了人类最初的本质——善良;她赋予了我权利,让我在感受爱的同时,也在用自己的爱心去爱别人,去爱这个世界。

一年年的月色如水,永不衰退的妈妈的爱,将伴随我成长。月色迷蒙、柔和,妈妈的爱让我沉醉其中??

推荐访问:小学生作文